版權聲明:未經同意,請勿複製本站圖文。

 Copyright:All rights reserved.

2010年7月8日 星期四

瑕不掩瑜 Carl Zeiss Distagon T* 18/4 (MMG)



CONTAX 135 單反歷史中,在超廣角系列中,曾推出過四款著名的鏡頭,
其中以 Distagon 15/3.5、F-Distagon 16/2.8、Distagon 21/2.8 名震四方,
個個可說是獨霸一方,各有其超凡之處,二手巿場也相當罕見,尤其是前兩款,
不過其價格當然也是高不可攀...。

但除了這三款銘鏡,CONTAX 早在 1975 年以 RTS 捲土重來時,
就發表了本文中 Distagon T* 18/4 ,但也因為它的一些缺點與特性,
在用家的評價中,出現了南轅北轍的結果...。


Distagon T* 18/4 鏡組結構 10 枚 9 群,最大光圈 F4.0,最小光圈 F22;
口徑為 67 mm ,重量為 350 公克,整體上算是個簡潔的鏡身設計,
此鏡實際焦距為 18.6 mm,視角為 100 度,也曾是名揚一時的規格。
但因其前鏡片的突出,與其濾鏡的安裝設計卻令人困擾,
需另購 70/86 Ring ,為一套入式轉接環,安裝後整個體積大了一號。


再著,此鏡的對焦系統,在拍攝近距離主體時,其鏡組以改變其間的相關位置來提升近攝時畫質,
並達到最近拍攝距離到 0.3 公尺,在當時也是相當先進的結構設計,
不過對我來說,也少用此鏡在最近距離拍攝,畢竟這不是它的長處,
另一方面則是個人因為小光圈下,近距離對焦不易,常不準焦;
但較特別的是,此鏡在對焦時,後鏡片固定不動,
而是以前組鏡片完成對焦,與一般常見浮動式設計稍有不同。
另外,這也是 CONTAX 鏡頭常見的現象,AE 與 MM、G 與 J 也有略有不同,
此鏡各版本的鏡頭,在接環的組裝與細件也有不同之處...。

Distagon T* 18/4 在用家間的評價相當分歧,有人說有辱蔡司招牌,但也有人讚譽有加,
沒錯,它的確有其不少顯而易見的缺點,但也有其獨具特色的長處...;

首先是光圈太小,全開時畫質太軟,不夠銳利,邊角失光明顯,
這點其實是 135 單反系統的先天劣勢,因有反光鏡的限制,
在超廣角鏡頭的設計限制與成本考量之下,光圈只有 F4 應也是可以理解;
全開畫質太軟,這點的確是此鏡的最大缺點,但其實也不全然如此。
依其 MTF 圖表,此鏡在光圈全開時,中央二分之一內畫質 10 lp/mm 達 0.8 以上,
而 40 lp/mm 也在 0.4 以上,表現並不算差,但過了影像 10mm 以後,數據始陡降;

同時光圈 F4.0 時,周邊光量減少也相當明顯,最邊緣差距到了 0.8 EV,
但失光現象只要光圈縮到 F5.6 便可大大改善,至 F8.0 時則可完全排除;
但其實,這樣的邊角失光,只要過渡得自然,個人覺得並不算是個缺點,
善用這樣拍攝天空或遠景時,反而可營造出更有色彩層次的表現(見下方 01 ~ 03 圖)。

再著,雖然此鏡的變形修正相當優異,依其 MTF 圖,最大變形數值只有 2%,
不過仍可看出其中央些微的桶狀變形(見下方 04 圖組);
但若配合其邊角畫質遽降、失光、再加上些許的變形,
反而可使影像更富具張力感與立體感(見下方 06 圖組)。

Distagon T* 18/4 最大的特色優點,在於其色彩與抗耀的表現,
但這也是難以量化的一點,所以就單純說說我個人的感受...;
此鏡,不管是在強光或弱光之下,似乎都有其一套獨特的表現方法,
就算其它 CONTAX 鏡也少見的表現方法,感覺上有點像是 D25/2.8 與 D28/2 的合體,
光線足夠時,躍然紙上、立體感十足;而弱光時,卻又細節綿密、如織如畫。
再來,此鏡的抗耀能力也是一絕,只有極少數惡劣或是故意情況才會出現明顯光斑,
大部份情況下,都可放心在強光之下拍攝,這點甚至優於 Distagon 21/2.8(見下方 07 圖組)。

如此特性的一隻超廣角鏡頭,難怪其評價如此極端,
但個人對 Distagon T* 18/4 還是褒多於貶,因老蔡司的每隻鏡頭都有其設計理念,
而且,接近完美的神鏡其價錢總是難以接近...。

01

02

03

04 

05 

06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留下您的迴響或建議(Add Your Comments):
您好,為了方便於回文時的對話,請儘量勿以匿名留言,
若您有 Google 帳號,請直接以帳號留言即可,
若無,則請點選『名稱/網址』輸入後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