版權聲明:未經同意,請勿複製本站圖文。

 Copyright:All rights reserved.

2007年11月30日 星期五

特立獨行 Pentax FA 43/1.9 Limited


                     


第一部:特立獨行 Pentax FA 43/1.9 Limited

在底片時代,PENTAX 於 1997 年發表這隻支焦段特殊的「標準鏡」-- FA 43/1.9 Limited 。
取用 135 底片對角線長度作為焦距,Pentax 宣示了*標準鏡頭的意義。

這隻極富特色的餅乾鏡,至今也已十年歷史了,其間大致可分三期(或更多,無法考);
但就我所知有:初期版為銀鏡配合彩色(棕色)皮套;可能為含鉛鏡片;
再來是配合 2000 年 Pentax MZ-3 黑色限量套裝版中,發行黑色鏡身版本,我沒有使用過。

接下來的 FA 43/1.9 Limited 則是銀色和黑色並行了,而且皮套也改為黑色;
而本文前半部所使用的 FA 43/1.9 是第三版本。


此鏡結構 6 群 7 枚,最短對焦距離為 45cm ,在近攝上並不實用,
而且最大光圈只有 F1.9 (也是個特殊規格),就標準鏡來說,只能算是中等;
而售價卻又比日系各廠的大光圈 F1.4 標準鏡頭貴,自然是讓人感到性價比不足。

在光圈全開 F1.9 時,中央畫質尚稱銳利;
但周邊解像力不佳,散景也太軟;時常為人所詬病。
但是,到了 F4.0 時,卻又解析力中央和周圍俱極佳!
設計風格上有些許的德鏡味道,在日系標準鏡頭上獨樹一格。
但是,在數位化後,APS-C 焦段乘以 1.5 倍後,不長不短,實是尷尬。

最後,應是 FA 43/1.9 不討喜的主因...散景化的不甚勻稱;
且相較其它的 F1.4 標準鏡頭, FA 43/1.9 微縮光圈時卻又略顯雜亂;
好像是"熱了一半又冷掉的奶油塊"...。

FA 43/1.9 Limited 的特立獨行,全開時太軟、縮光圈時雜亂;
結果讓有些人很喜歡;但也有不少人入手後幾乎立即脫手。
附帶一提,這隻鏡頭還有出 Pentax L 43/1.9 Special 是 LEICA 接環,也是富有話題性。

若以我的另一焦段類似的 Contax Tessar T* 45/2.8 相比的話,
相同的是兩者皆是通透佳。不同的是:
Pentax Fa 43/1.9 Limited 是中銳外柔,F4 以後則中央邊緣一致優秀;
Contax Tessar T* 45/2.8 全開一致優秀,F5.6 則是中柔外銳;兩者有不小差異。

註*:
常見之底片片幅與標準鏡頭有:
(1)135 底片:135 相機使用,尺寸為 24mm x 36mm,對角線長為 43mm,故一般標準鏡頭為 50mm。
(2)120 底片:中型相機使用,尺寸有 6 cm x 4.5cm(645)、6 cm x 6cm(66)及 6 cm x 9cm(69)三種形式。
(3)4x5 底片:大型相機使用,尺寸(英吋)有 4"x5"、5"x7"、8"x10"。

第二部:數位全幅下的 FA 43/1.9 Limited

PENTAX 特有焦段的「標準鏡」-- FA 43/1.9 Limited,
也是充滿話題性的一隻銘鏡,而其評價也是毀譽參半...。

在底片機時代,這是個小巧的餅乾鏡,再加上其典雅的鏡身,
是許多老 Pentax 用家一機一鏡的最佳組合;
但是,進入數位時代機身後,用在 APS-C 系統焦距乘以 1.5 倍後,
使得焦段處於尷尬的不長不短;讓人感到惋惜。

於是,在成功轉接 Pentax K 鏡於 Canon EF 卡口後,
這次將 FA 43/1.9 Limited 轉接在全幅的 Canon EOS 5D 上,
得以完全體驗 FA 43/1.9 Limited 的魅力。

至此也終於,
Pentax FA Limited 的三隻鏡頭都成功的轉接在數位全幅機後,以下是一些個人感覺,
Pentax FA 31 ,43 LE 在全幅有較好的影像(或是說原本應有的表現);
而 FA 77 LE 則反而是在 APS-C 系統上等效約傳統 135mm ,反而更適合於人像攝影,
當然在全幅也是極有特色,尤其是散景的表現更加自然勻稱!
這是個人的一些心得,其間優劣利弊全在每人自己心中,我只是做一分享...。



以下是一些 FA 43/1.9 Limited 轉接在全幅機的照片,供大家參考:


01 光圈全開的表現。

02 F4 左右。

03 F2.8 左右。


04 F5.6 左右。

05 F1.9 左右。

06 F1.9 。

07 F2.8 。

08 F4 左右。

10 F 2.8。


11

12 F4 左右,高反差下的表現。

第三部:風華十年 PENTAX FA 43/1.9 Limited 差異

PENTAX FA 43/1.9 於1997年發表,至今2008年已走過漫長十年了,
一隻鏡頭連續生產十年也是件難得的事,而這十年也看盡了PENTAX 的起落...,
為何眾人對 43 LE 多所討論呢...最大原因應是早期鏡片製作過程中含鉛吧!
大約在西元2000年以後,環境相關法令要求,於是現在玻璃都是不含鉛的環保玻璃;
所以早期可能含鉛的鏡頭也就更神秘,也更令人想一探究竟!
初步使用感覺是...新舊透光率及通透度似乎有些許不同。

首先,先來看看鏡身和配件的一些差異:

01 皮套的質感與顏色不同(舊棕,新黑),PENTAX 字樣處理方式不同。

02 皮套的扣環也不同。

03 鏡頭蓋 PENTAX 字樣不同。

04 鏡頭蓋內部棉質層顏色不同(新綠,舊黑)


05 最重要的是,鍍膜顏色不同。(新綠,舊藍)

還有一些盒單的照片;大同小異。

07 外盒。

08 當時的價格標籤。

09 手冊。

10 當時主流鏡頭是 F 與 Fa 系列一覽表,有點唏噓...。

11 其中鏡頭規格單是現在所沒有的,正面。

12 鏡頭規格單,背面。


第四部:風華十年 PENTAX FA 43/1.9 Limited 再談

首先,本人在此特別聲明,
以下測試照片只是個人的拍攝感覺和想法;並不代表好或不好,對或不對。
我的感覺並不代表別人也會相同,我的喜惡並不一定別人也會認可;
因為,對我而言拍攝是憑藉著感覺多於數據,迴盪於感性多於理性;
就有如本部落格最上方的引言,感謝大家。

回到主題,在 特立獨行 Pentax FA 43/1.9 Limited 和Type of PENTAX FA 43/1.9 Limited 中,
先粗略的介紹己經生產了十年的FA 43/1.9 Ltd,以及一些照片和轉接於全幅 5D 的成像,
再來也看到了極早期和極晚期 FA 43/1.9 在外盒,配件,還有鍍膜各方向大大小小的不同。

在這篇,就來看看序號 00000xx 和 002xxxx 相隔十年的兩鏡有沒有明顯的差異,
並且,其間為了比較透光度,也加入了 百年鷹眼 CONTAX Tessar T* 45/2.8 100 Jahre;
主因為 Tessar T* 45/2.8 鏡片結構只有三群四片,透光率約96%是 CONTAX 中透光率最高的鏡頭。

01 再看這次的兩隻 PENTAX FA 43/1.9 Limited SN:002xxxx & 00000xx

02 百年鷹眼 CONTAX Tessar 45/2.8 100 Jahre

A. 第一測試場景,夏天,上午九點左右,晴,樹陰半明半暗,加以鮮明之黃色物體:









看完 A 組,相信應不難發現其間的差異;相同光圈及快門下,
舊版透光度較佳,照片整體感覺比較明亮清透;
而新版則表現出較高的反差與凝實的色彩。

B. 第二測試場景,夏天,上午九點左右,晴,藍天,加以高反差之色彩表現:



在 B 組場景下,除了 A 組提出的明亮度這點外,並沒有明顯差異;
再細看下,個人些微感到...新版色彩較厚重,好似有種遲滯不前的感覺。

C. 第三測試場景,夏天,上午九點左右,葉隙光點之細節表現:




在 C 組場景下,差異相當的大;相同光圈,有不同的快門值;
尤其在許多細節,如枝枝節節在光影重疊的還原表現上,
舊版可以說是全勝!難道這就是含鉛鏡片的魔力嗎?

D. 第四測試場景,黑暗中,以直流白光手電筒,測試弱光時通透感,空氣感的表現:






在 D 組場景下,相同光圈,相同的快門值;(這一組對焦有些微的不一致,但仍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)。
個人感想:CONTAX Tessar T* 45/2.8 明顯勝出,不過這是當然的,
理由如下:三群四片與六群七片不能直接相比,在此 Tessar T* 45/2.8 只是作一個比較基準。
結果也再次看出舊版空氣感較好,接近 T* 45/2.8 的成像表現;而新版則再次讓我感到那一股凝滯的感覺。

E. 第五測試場景,夏天,下午三點左右,晴,大樓陰影下之盆栽:
E-1



E-2



E-3



E-4



在 E 組場景下,取了 F1.9 ~ F8.0 各光圈值拍攝;
就讓您自個慢慢品味,自然結果也都在每個人自己心中,
好或不好,喜或不喜都各有所見...。

最後,新舊版的 FA 43 Limited 就個人感覺是有差別的,但並不明顯。

舊版 FA 43 LE 透光度較好,成像明亮清澈;色彩濃纖合度,是極富魅力的好鏡。
或許,這就是含鉛鏡片的特色吧,也難怪乎有那麼多人追尋,
但也不全然都無劣敗之處...其焦內主體的成像較"軟"(非常些微,而且這個感覺很難用文字表達);
但是,這一點實在是非常的主觀,每人認定並不相同;僅供參考。

新版 FA 43 LE 則是反差較高,色彩較濃艶(或說是厚重),乎似是為了符合數位化的改變;
但卻也犧牲了些許細節的還原度,而有一種凝滯的感覺;有點可惜!
不過這些都無損其 Limited 的高貴,只是有一種生於洪流之中的無奈,令人有點唏噓啊...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留下您的迴響或建議(Add Your Comments):
您好,為了方便於回文時的對話,請儘量勿以匿名留言,
若您有 Google 帳號,請直接以帳號留言即可,
若無,則請點選『名稱/網址』輸入後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