版權聲明:未經同意,請勿複製本站圖文。

 Copyright:All rights reserved.

2018年11月27日 星期二

甲木陶誌 高長石鐵釉茶碗 - 綠林



這是我志野系列中的黑曜志野,因柴燒窯位氣氛與溫度的不足,
釉的表現乾澀、落灰也融熔不佳,但卻有著等待重生的意念;
於是,我將其放入瓦斯電窯再次以 1280°C. 燒成,
果然它對我傳送的意念是對的,釉、灰、土的再次融合,
結果給人有如盛夏時節,漫步在幽靜的綠林之中,
那心裡的清涼、心境的悠遠,都讓人感到歲月天地的靜好,
於是我以「綠林」命名。

2018年11月22日 星期四

台灣中部 日月潭輕旅行 - Sunmoonlake



好久沒在台灣內旅行了,原因很多,主要是費用問題,
在台灣食宿動不動也是要一天五、六千,甚至破萬元,
想想好像不如去日本或韓國 ......。
趁著最近國內旅行費用稍有降低,再加上各景點人潮也較少些,
於是一家三口,開著車前去日月潭散散步。

2018年11月18日 星期日

黑白菲林 Contax G & Rollei RPX 400 底片



這卷底片拍了兩、三個月,其間還部分誤撥為 +2 EV,
但用後製拉了下曲線,勉勉強強,
內容有淡水雜拍、手舞辦展、中國下梅老鎮,
除了數位拍攝,同時用點底片,也算別有味道。

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

甲木陶誌 林炎霖 - 志野創作理念與歷程




源起:
志野釉方屬高長石甚至是全由不同長石搭配而成,
源於多年前醉心於日本陶器那種清枯之美,
而如今,得以親手選土、塑形、配釉、燒成而得作品,
其間多少釉方的嚐試,是斧戶、霞正、平津、還是偏向鈉或鉀長石;
燒成的曲線、多少的還原、持溫的拿揑、窯況的變化 ......,
日復一日的燒窯、出窯,就在這個草木低伏的午後,
就在這純粹長石志野中,也看見了真我。

2018年10月12日 星期五

甲木陶誌 林炎霖 - 高溫柴燒系列 - 2018 十月



<<冬藏>>表現一種簡單而寂靜的美學,
於是器型以極簡線條呈現、
而釉方採極度單純化,僅以長石、球土配比、
輔以相思木灰與氧化鐵,
進窯長達七天柴燒,歷經緩慢升溫與高溫1320°C燒成,
釉色深沉如水墨,然細節卻又如波光鱗鱗,變化萬千,
故將之命名為<<冬藏>>,好似人們辛苦耕種,秋後收成,
在萬物俱寂的隆冬之際滋養著人心 (尺寸:11x11x7 cm)。

2018年10月4日 星期四

2018年8月25日 星期六

獨樂之樂 飲茶 - 一壺一盞




以前我喜愛茶碗,現在也喜歡製作茶碗。
但我做的茶碗不似日本茶碗直徑在 12 ~ 16 公分之大,
而是偏向直徑在 10 ~ 13 公分。

一是華人飲茶已少有點茶習慣,而以泡飲茶湯為主,
故茶碗口徑太大,注入茶湯反而看來單薄,
稍小口徑的茶碗,一壺茶湯注入,約為六、七分滿,
視覺上舒服、飲用上也宜然,捧著茶碗滿是自在。

二是除了三、五好友品茗之外,我也愛獨自飲茶,
滿是硬冷水泥、汲汲匆忙的每日生活,慢下來好好 ......。
一盞茶、自己小小一方茶席、一本書甚或只是望著窗外,
初啜茶熱醇韻、漸次溫涼、或甜或澀,思藏無盡,吉光片羽。

2018年8月17日 星期五

語樂日記 一歲兩個月 - 2018 年 8 月 17 日



回頭看時間總是快,語樂轉眼已一歲又兩個月了,
從六個月,看著她會爬、會站、開始吃粥、講著嬰兒語 ......,
似乎感覺到不再只是生物本能使然,語樂長大了!

滿一歲之後,更是明顯感受到她的喜好、生氣、傷心,
已經有了明確的意識、與人簡單溝通的能力,
每天餵她吃飯時,放著音樂或電視,看著她純真的眼神,
時而好吃而歡笑、時而放空看著窗外、也時而難吃勉強而哭泣,
在小運動場裡也會要大人陪著玩她的玩具,
這種種的一切看在眼裡,其實百味雜陳,
很開心她平安漸漸長大了,是個幸福的小孩,
也看著她心裡慢慢有了屬於她的我識與我執,
開始真正的進入這個世界。

2018年8月1日 星期三

甲木陶誌 林炎霖 - 無上釉柴燒系列 - 2018 七月



今年的第三次柴燒,這篇為不上釉土坯作品,
有提梁大壺、小壺、側把壺、正把壺、茶碗,
作陶四年來,開始自我反思:柴燒的意義。

從一開始看到柴燒成品的千變萬化、綿密層次,
每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,不管燒成、燒壞都有所得,
這四年來也學得了不少柴燒的知識與經驗。

但近來心中有了個疑問:
我若作了百件相似土坯,經柴燒而得百件成品,
雖經由柴燒百件成色皆不同,其中也必然有優有劣,
如是,此百件作品仍舊是 "我的作品" 嗎?
之所以會如此自問,是因為在這百件作品之中,
其美者是上天的賜與、或是機率使然?
不管是何者,似乎都不是因為作者所成,
即便是燒出了絕世美品,那是 "我的作品" 嗎?

所幸,與 陳文祥 老師討論,聽悉其見解之後,
心中甚幸之餘、再自多所琢磨,也另有了番見地,
而內容為何,就容我留在心中吧!

2018年7月31日 星期二

甲木陶誌 林炎霖 - 志野柴燒系列 - 2018 七月



回想當初,嘗試志野釉時,配製了二百多個釉方,
並手拉小杯以作為試片,而非片狀的試釉片,
因為杯狀體對於釉的流動、與窯內各面向的氣氛,
能有較充分的表現,試燒多次後,再取其中五個配方,
並再多次改良,捨去有疑慮的成分,以純礦石、土為主,
最終燒試出一個基礎長石釉方,以作為我的基本配方。

而後再思考發展出:白、橘、碧、藏、黑,五色系志野,
我將之分別命名為:雨潤秘色冬藏黑曜志野
其中冬藏志野、黑曜志野,自 2017 二月發表至今,
因燒窯氣氛的多變,仍少有滿意之作 ......。

2018年7月20日 星期五

生活雜拍 最近湛藍淡水 - 2018 六、七月



今年入春以來雨量稀少,氣候炎熱,
六、七月份以來,淡水的天空清澈湛藍,
忙裡偷閒,便按幾張照片。

2018年6月29日 星期五

電影底片 Kodak 5207 250D V3、5217 200T V2 雜拍兩捲



五、六月份拍兩捲電影底片,分別是:
Kodak 5207 250D 白光 5500K 配合 Leitz Hektor 1:2.5 F=5cm 鏡頭,
Kodak 5217 200T 黃光 3200K 配合 Contax G 系列鏡頭。

寄送花蓮彩韻沖掃。

2018年6月27日 星期三

又見手舞 老宅舊客話當年 - 陳文祥、林炎霖雙個展



這篇文章拖了快一個月了......。

陳文祥老師曾於 2005 ~ 2012 年於淡水老街開設手舞藝術空間,
後將工作室遷至三芝,轉眼六年過去,今 2018 年藉此次老宅辦展,
再次佈置此一茶空間,聯絡舊客老友再次相聚。

展期:2018/06/08 ~ 07/28
時間:週五、六 15:00 ~ 19:00
   週日不定期開放(預約)
地點:淡水老街(中正路 312 號旁巷內 4 號)

2018年5月1日 星期二

黑白菲林 Contax G & kentmere 400 底片



這一個多月來的底片雜拍。

資訊:D-76 1:1、20 ℃、顯影 14 分鐘、定影 6 分鐘,
   kentmere 400 底片。
            MINOLTA Dimage Scan Dual III AF-2840 底掃 。

2018年4月29日 星期日

美的追尋 PENTAX smc FA 31mm/F1.8、43mm/1.9、77mm/F1.8 Limited



這篇文章寫於 2017 年十月,當時發表於 Pentax 台灣總代理公司 ......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擁簇快步向前,我在東京上野,耹聽清響燈號,那是京都河原町;
搭載古老氣息,慢慢大阪堺巿,窮盡未竟之志,淒美箱館五稜郭。

任何層面、時時刻刻,總是那麼深深薀涵著美的意識,
是千百年來對萬物的迷戀,是世世代代對靈魂的傳承,
於是,日本氣質如是,PENTAX亦如是......

2018年4月20日 星期五

甲木陶誌 林炎霖 - 陶 - 作品集 - 2018 年 4 月



2018 的農曆年後,接連燒了兩處柴燒,結果都不堪理想,
大多作品也只能敲掉,對於創作的心血,心裡很是可惜,
會特別掛心,是近日在陶作上有了不同手法與另一層次的意念,
不過,拍拍手上的窯灰,隨著風散的塵土轉逝,
隱約同時看見 ......,那糾濁的心也澄淨落定 。

2018年4月19日 星期四

古典徠卡 Ernst Leitz GmbH Wetzlar Elmar f=9cm 1:4



Ernst Leitz GmbH Wetzlar Elmar f=9cm 1:4 的產期極長:1931 ~ 1965 年,
其間有 L39 與 M 接環、也有固定鏡筒與伸縮鏡筒、還有其它細節 ......。
鏡組結構方面大多為 三群四片,另有三群三片版本(產期:1964 ~ 1968 年),
最近攝距為一米,而本文鏡頭是縮頭版雖非最早版本,但外型古典優雅。

此鏡實拍上,反差適中、色彩濃而不膩,平實中帶著點蔡司味道,
光圈全開 F4 時,銳利度中等以上、細節過渡平順,
整體照片看起來相當舒服,不會過於銳利刺眼,很是耐看。
但此鏡耀光極為嚴重,強光下色彩略顯清淡,
拍攝時儘量順光取景、或是配上良好遮光罩。

2018年3月16日 星期五

近期雜拍 Steve McCurry 攝影展與淡水殼牌



二月一次去台北順道去看 Steve McCurry 攝影展,
那是記者視野、各地風土、戰亂頹圮 ......,
是生活在台灣的我們所無法見到與體會的世界面貌。

2018年3月11日 星期日

黑白菲林 Contax G & kentmere 、Rollei RPX 400 底片



繼學習自沖黑白底片之後,現在也開始自己試著使用底掃,
買了台十幾年的老底掃,解決了電腦程式上一些問題,
片匣可裝上六格底片,使用上噪音也頗大,速度也慢,
不過,可以自己調整掃描參數,也是另一種學習與經驗。

資訊:D-76 1:1、20 ℃、顯影 14 分鐘、定影 4 分鐘,
   kentmere 400、Rollei RPX 400 底片。
            MINOLTA Dimage Scan Dual III AF-2840 底掃 。

2018年3月1日 星期四

甲木陶誌 林炎霖 - 陶 - 作品集 - 2018 年 2 月



過完了農曆年,初二便回到了淡水,看顧淡水的陶茶展,
初五前去文祥老師的柴窯,準備開出年前完燒的豐年窯作品,
這是個滿滿感謝的出窯日,感謝謝家人、老師、朋友 ......。

2018年2月13日 星期二

自掃菲林 MINOLTA Dimage Scan Dual III AF-2840



這是台 2003 年的機器了,在網路二手購入,
先是解決一些在現在作業系統上的 driver 問題,
試掃了幾張,和先前送相館的掃描檔比較一下。

2018年1月25日 星期四

自沖菲林 kentmere 400 with Pentax FA Limited & Contax G



自沖底片的第三、四卷,這次完全以正常程序操作,
也把塵封已久的 Pentax 與 Contax G 底片系統拿出使用,
其中尤其是 Contax G 系統,果然還是要用在底片啊!

資訊:D-76 1:1、20 ℃、顯影 14 分鐘、定影 4 分鐘,
   kentmere 400 底片。

2018年1月8日 星期一

近期雜拍 2017 年八~十二月份雜拍



今天是 2018 年 1 月 8 日,深夜即要入睡,
突然冬雨疾馳,竟傳來兩聲冬雷,實是少聞。
整理去年生活雜拍,特別記錄下來。

2018年1月6日 星期六

近期雜拍 2017 年七月份雜拍



在上週 2017 年「完成」了,當然是小樂樂平順的半歲了,
平日照顧樂樂、晚間上班、找空檔作陶、當然還有拍照,
很慶幸地,在忙碌之中,每個方面都有點進度或成果,
而生活雜拍來到這年底、2018 年初,趕緊整理出來。

2018年1月4日 星期四

徠蔡超廣 Leitz 與 Contax 旁軸系統 21mm 廣角鏡小測



Contax G 系統的 Biogon T* 21/2.8,這類旁軸系統廣角鏡,
因後鏡極接近感光元件,轉接在數位上表現不良,眾所皆知。
於是 Biogon T* 21/2.8 一直沒有在數位機上使用,
直到最近重拾底片、甚至自己手工沖片,
再加上朋友入手了 Leitz Wetzlar SUPER-ANGULON 21mm F4
才從防潮箱深處,翻出 Biogon T* 21/2.8 同時接數位機測試,
當然這篇測文並不嚴謹,只是初步瞭解數位化的影像表現,
而且我的數位機身 Sony A7r 也早已是舊舊機種,
或許現在新機會有更好的表現。

2018年1月3日 星期三

新竹秀巒 那年與今年的秀巒 - 2017



秀巒,2012 年曾去過一次,一轉眼五年過去了,
這五年人生改變了很多,而再次來到這裡,
看到了相似的風景,也同時回望了過往生活,
幸福其實很簡單,平靜生活即是 ......。

2018年1月2日 星期二

超廣徠卡 Leitz Wetzlar SUPER-ANGULON 1:4 21



這是好友近日入手的徠卡超廣角 M 鏡 Super-Angulon 21mm/f4,
因為其後鏡相當深入感光平面,導致在 M6 上測光不準,
於是先拿來我這,接在數位機上試拍,看看使用上的問題 ......。

Super-Angulon 21mm/f4 是徠卡第一款超廣角 21mm 鏡頭,
鏡頭是由信乃達 Schneider 設計與製造,可見 Schneider 當時技術水準,
此鏡光學 4 群 9 枚、口徑 39 mm、240 公克、九片光圈葉片,
只有銀鏡,但此鏡有 L39 與 M 接環兩種版本。
產期是 1958 - 1963,其後便由 Super-Angulon 21mm/f3.4 取代。